精选化动为静的诗句55句集锦

2024-03-15 12:56:00 59 0

化动为静的诗句

1、问题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配得上这么“如此多娇”的江山么?“如此多娇”的江山遇上了它的真命天子么?几千年了,毛泽东用一个“惜”字替江山叫屈。幸好这些不好的事情都成了过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大地马上就要迎来它的真正的主人,怎么不叫人欢欣鼓舞啊?

2、这样倒推过去琢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不是就有了特别的内涵与作用?这特别的内涵与作用,是不是要从这三个方面去组织答案?

3、“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前一句以动写静,后一句化静为动,更显出“沧浪亭”的幽静和诗人此刻平和自乐的情绪。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名句当属六朝梁代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鸣蝉的鼓噪声,飞鸟的清鸣声,才更反衬出林间山中的静寂、清幽。“静”的意境极难表现,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论画道:“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俨静,趣远之心难形”。意即画面容易表现实物的形状动感,难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而营造出澹泊闲静的意境则是难上加难。诗画同源,二者在艺术表现手去上颇有相通之处。因此,中国古代诗人多采用寂中有音、动中见静的手法,利用能引发人们特殊感受的声响和动态来反衬静境和静意。

4、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化动为静的诗句)。

5、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6、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的“青山欲共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王维《新晴野望》中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张耒《初见嵩山》的“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宋祁《《玉楼春》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苏轼的《江上看山》的“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萧德藻所写的“稚子推窗窥过雁,数峰乘隙入西轩”,李清照《渔家傲》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陆游《南定楼遇急雨》的“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刘著《鹧鸪天》的“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杜牧《阿旁宫赋》中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雪峤的“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无过是吾家。青山个个探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7、欲入编的诗友请速将作品投递本号邮箱:mm0127m@1com

8、写作特点表现于文章或作品中隐主题、题材、情志种;写作不同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记叙文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议论文以议论、说明为主。当然,两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有的记叙文中也夹有议论或说明;有的议论文中也需要叙述或描写。还有的文章,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巧妙结合,更加强了艺术表现力。

9、作者可获相应数量的赠刊(如另行购买,请提前预订,作者可享八折优惠)。

10、每卷将赠送给海内外主要诗刊、诗词学会、著名诗人、图书馆等交流收藏, 并推荐给《中国诗词选刊》选刊佳作。

11、本诗尾联中“唯恨澄醪不满缸”,以夸张的手法,表面是强调自己了无牵挂,心如止水的恬淡生活,而从反面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怨懑、牢骚和不满。

12、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可在诗人笔下能“舞”会“驰”,这是一种浪漫的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李颂,更因诗人巧用了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5、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6、每人每辑可投稿诗词作品50首至300首,若无明显质量问题,可全部刊载。每位作者可配发300字左右简介,照片一张(据所占版面仅酌收50元版面费)。

17、我如今饱食终日,高枕无忧。唯一的遗憾便是这清澄的美酒太少,不能盛满大缸。

18、请大家带着这种解析方法,去分析以下作品化静为动的妙处。答案不能光想,一定要动手写下来。写下来才能准确评判你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和严密性如何。

19、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20、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均因得一动词,使原本静态的景物尽显生机勃勃的动态之美。

21、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22、我们现在用这个公式来分析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的山,按理来说,原本是静止不动的。作者为什么要“化静为动”,让两岸的山“相对出”,也就是面对面地合拢、挤压过来?两岸的山,对挤过来目的何在啊?当然是想把行进到此的那片“孤帆”,也就是想把作者所坐的小船给挤扁、挤爆、挤碎。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害怕、恐惧、惊悚的感觉?还不是因为两岸的山,太高耸太险峻太吓人了吗?读者看到作者这样想,会不会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拍案称奇啊?这样,意,境,味,三个方面,不就全部理解到位了么?

23、后两联引用两个典故,将它们与诗人的情况相对照,以此来表明诗人平静恬淡的心情。“二子逢时犹死饿”是写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一般认为,周朝开国初年可谓太平盛世,两人生而逢时却因不食周粟而死;“三闾遭逐便沉江”是写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他遭人构陷,放逐湖南湘江一带,而后自投汩罗江。诗人与屈原一样受人毁谤而遭贬,与伯夷、叔齐一样适逢政治革新的年代,但却无所作为。即使这样,诗人并未意志消沉投江而死,也并未“拒依周粟”忍饥而亡,而是每天尚能“饱食高眠”。因而诗人颇觉心满意足,欢欣庆幸。与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相比,诗人遭贬谪但仍能隐居沧浪亭算是十分幸运。所以他在沧浪亭的静谧环境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离实远祸、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因而他觉得“静中情味世无双”。

24、二子: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和叔齐。初,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伯夷不受,后二人弃位奔周。反对周武王进军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25、写作特点又称“写作特色”,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个性和特殊之最。一般来说,具有&#特色&#的文章,能够更大力度的引起别人的注意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能够让人能够对文章产生兴趣,才能用心的去欣赏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26、沧浪: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后人的池馆。苏舜钦以四万钱购得,筑亭其中,取名沧浪。园内假山曲水,多草树花竹,现为苏州园林著名景观之一。

2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9、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30、三闾(lǘ):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之职。

31、这句话出自《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

32、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33、传统诗词最具特质的审美是意境。简单来说,意就是思想情感,境就是情境画面。在没有照相机、摄像机也没有航拍自由的年代,诗词作者依靠文字描绘美术作品,依靠文字拍摄动态视频,让读者产生沉浸式体验,需要动用的技巧——也就是诗词的艺术手法——是很多的。

3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5、伯夷叔齐恰逢周朝盛世尚且饿死,三闾大夫屈原遭贬放逐自沉汩罗。

36、《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已在网下出版三十多辑,由著名诗人袁第锐题写书名,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设计精美,装帧精致典雅,采用优质轻型纸印刷。系多人合集。本书质量高,可读性极强,颇具收藏价值。自推出以来受到全国各地诗友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好评如潮。

37、运用以动写静,化动为静的手法描写人物更是惟妙惟肖。白居易《长恨歌》写杨贵妃“天生丽质”、“雪肤花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如面柳如眉”,都不引人注目,而“回头一笑百媚生”、“玉容寂寞泪阑干”这两句通过眼神笑态、涕目愁容的动态描写,才尽显她的千娇百媚,万种风情,令人拍案叫绝。

38、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39、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40、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为动。“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41、但总有学生对诗词的艺术手法傻乎乎地分不清,怯生生地道不明。刷题的时候,总爱胡乱抓着一些术语胡乱地应付了事。而不肯深入地围绕意境二字以及读者的感受去剖析。

4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3、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得愈觉其深”(《管锥篇》)。这里的“山蝉带响”也正是利用蝉声来突出环境的清幽宁静,韵噪相映,反衬其静,给人以极为真实贴切的感受。此外前人诗中也常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六朝宋代谢灵运“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的诗句,不仅将相对静止的白云、绿竹拟人化,同时赋予二者以动感,这种拟人手法和化静为动手法的的运用,更能雄现出平中见奇、似动实静的特色。此诗中“野蔓盘青入”便是将藤蔓这一静物动态化,写出了它在盘旋回绕中偷偷伸进破旧窗子的“动”的过程,这种“动”,更深化了沧浪亭中安静的气氛。胡仔评价苏舜钦说:“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此联可做为典型的一例。

44、山林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空疏的门户;野生的青藤曲屈盘绕,伸入破败的小窗。

45、现在分析“化静为动”的妙处。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说,绵延不绝的山,就像银色的蛇在舞动;高原像白色的大象在奔腾。像不像在空中俯瞰中国大地所见之壮美与活力?这是不是就紧扣了“江山如此多娇”并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历史画卷?

46、诗人的心境当然不像沧浪亭的静景一样平静如水。苏舜钦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交集,万分感慨。他本是“慷慨有大志”的志士,以“出手洗乾坤”(《夏热屋寝感咏》)为已任,结果却是“予年己壮志未行”(《对酒》),苍生有难未能济,只能隐居园林,聊以度日。对于他这种“致君事业堆胸臆”的人来说,“却伴溪童学钓鱼”(《西轩垂钓偶作》)的闲居生活极为压抑。“修竹慰愁颜”(《沧浪亭》),“愁与酒相攻”(《春日怀旧游》),“大叫欲发狂”(《舟中感怀》),这些退隐后的诗句都渲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

47、这样,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套路或者说分析公式,不就出来了吗?

48、诗的前两联即描写沧浪亭的静谧。首先诗人安排了“静”的背景,营造出“静”的意境:“独绕虚亭步石矼”。“独”“虚”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是独自一人在沧浪亭中散步。偌大的园林,四处静谧无声,或许有人会感到冷清孤寂,而诗人却专爱这“静中情味世无双”的空静淡雅的氛围。静谧中的心情和滋味独一无颔联就此进一步展开,加以具体详细的描写和说明。

49、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50、这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51、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为静。“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52、⑤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53、刊载100首诗词仅需千元左右(根据作品所占版面不同费用有所不同),实是当前最经济的诗集出版方式。

54、《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长期征集优秀诗词稿件,收满一辑出版一辑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