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为国效力的诗句33句集锦

2023-11-20 23:04:04 59 0

为国效力的诗句

1、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后来,一首《相思》被当红艺人李龟年翻唱之后,红遍京都。

4、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6、说来也冤,作为演出的总指挥官,不看,要怎么排练?这些人不管,反正看了就是大不敬。

7、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判晌弊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双音词,只是陪衬;“祸福”的重点和真正的意思是“祸”,“福”掘族只是陪衬。

8、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诗的大意说: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也好像很平常。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白留在人世间。

9、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10、十七岁的时候,同年出生的李白还在逃课,看老奶奶磨针。(铁杵磨成针的典故)

11、这一次艰难的生产,带走了他深爱的妻子和尚未谋面的孩子。

12、报效国家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3、年代:(宋)作者:(陆游)体裁:(七绝)类别:()

1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5、多么多年过去了,这句话刻在我心里,一直没有变过。

16、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7、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1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9、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20、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1、译文: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22、在宦海风波中一跌便来到了万里之外,壮志瓦解成了个未被捆绑的囚徒。囚居到老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只愿在潇水冉溪边选个居处。

2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选一)》

24、《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25、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6、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27、关于报效祖国的古诗词有哪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代陆游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9、在蜜罐里长大的王维,哪里知道人心的险恶呢?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么一个整天跟音乐打交道的官,也会招惹到这样的麻烦。

30、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31、这个社会逐渐对王维展现出残酷的一面,原本称兄道弟的朋友们,如今纷纷作鸟兽散。

3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