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代写景的诗句41句集锦

2024-03-26 08:06:37 59 0

古代写景的诗句

1、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封江一砥见灵洲,满眼渔艭泊渚头。艇系岩花嬉日午,网罗鳣鲔乐春秋。

3、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5、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6、边上晚秋(唐)杜牧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古代写景的诗句)。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8、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9、春雨(唐)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10、早冬(唐)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11、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3、《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宋朝·向子_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16、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7、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靜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

1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水调歌头·焦山》宋朝·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

20、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2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3、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24、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25、夏日山中(唐)李白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2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7、1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程颢《郊行即事》

2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29、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3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2、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靜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

33、早春夜望(唐)李端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晓霜应傍鬓,夜雨莫催花。

34、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35、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36、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秋雨叹》唐·杜甫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3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38、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3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40、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