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说说(精选72条)

2024-01-19 08:47:04 59 0

八佰观后说说

1、●青年情感|德育案例——高三临界生帮扶的几点总结(八佰观后说说)。

2、没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突然看到眼前的残酷现实,其中的心理因素是复杂的,同情、怜悯,但是会回避,转过身去,过自己的好日子。这是人之常情。(八佰观后说说)。

3、文章打赏金额10元以内,不发放稿酬,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4、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5、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6、但在电影《八佰》里,这些以前在我大脑里完全区隔存在的人物,今天在一个空间里见面了。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买办阶级,以及帝国主义,都在承受日本人的炮击。

7、在五岳之中,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都是由花岗岩构成的。而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之上都有大面积的花岗岩的存在。只有北岳恒山和花岗岩的关系不那么密切。号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和“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的江西的三清山,以其绝美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和众多的花岗岩像形石一共同构成了绝美的山水画卷。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抵御外部入侵8年,这中间有多少人丧失了生命,这是一部血的史诗!想想那个年代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守护自己的家园,中国人从未像任何势力低下过骄傲的头颅,很多人的生命就定格在了那瞬间,在那个时代人们都已经克服了死亡的恐惧,儿女情长也好,父母恩情也罢,在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前,一切都变得那么渺小,“英雄”这个词似乎离我们这个时代很远,真的很远吗?不是的,前面看新闻还看到一个老年痴呆的老人,什么也不记得只记得自己要打鬼子,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部电影让很多90后,00后甚至80后从新认识了那段血腥的历史,我们记不住那战士的名字,但是我们能记住“八佰”这个名字,没有战争,他们就是平凡的你我他,但是他们都成为战士。

9、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最起码做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10、影片中,有两次的场景比较突兀。就是剧中赵子龙披挂整齐,跃马持枪的武生画面,镜头从其身后游走,然后俯视前面敌人的阵营,仿佛常胜将军骑着白马七进七出,杀得曹营人仰马翻,这两个画面的应用,貌似与电影本身没有关联,但留给观众的却是无限的遐想。那就是面对百万雄兵,对子龙将军的英雄气魄、英气逼人的画面营造,更是对坚守四行仓库将士们英雄主义的集体升华。

11、  几年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几个纪录片界的好友曾经花大力气重走抗战路,其中也包括寻访正面战场的遗迹,而淞沪会战作为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12、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13、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我害怕。”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14、●青年读书|读(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书评 

15、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16、从古到今,我们的文明从来未曾中断,不论是古老的运河、长城,还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险的大桥、一年一千万人的脱贫伟业,承载的是民族的梦想。

17、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相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在技巧和形式方面,诗人融合了传统意境和西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现代诗风。

18、你甚至可以在如今很多人拿那段历史来苛责电影时,找到导演的观点,有一句台词就是「史书会怎么写?」答案很简单:管你怎么写,我就这么拍。

19、在整个看电影的过程中,我经常有一种错觉,好像我们是站在苏州河南岸的一个观众。所有这些残酷的事情都发生在我们面前。“八百壮士”用自己的生命上演了一场真正的“战争真人秀”。穿越历史长河,我们的心在澎湃。时间在你面前倒流,但你什么都做不了。年度最佳哭闹电影当之无愧。

20、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21、  记得从幼儿园起,懵懵懂懂的我们在心中却已知国旗的神圣,这是一种信念滋养在心间。每当周一上午,国歌奏响时,那些顽皮的、爱上蹿下跳的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都安静了下来,抬头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额头下,那双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22、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23、倒是剧中姜武独自坚守阵地,在天台上唱的一段京剧《定军山》,让人耳目一新,荒腔走板的调调,但气势如虹:“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嘶吼,把一个瓜怂看客彻底转化成一个铮铮铁骨的中国汉子。

24、现在看来这段历史有它自身的复杂性,剧中这个团队和这部电影也有它们的特殊历史性。没有谁的戏多少一说,也就是说没有谁是主角,但大家都是主人。好像都是在一种无常的状态下展露出一个个中国人应有的个性和态度,它是不能跟任何一部影片去做对比的,人物没有好与坏之分。比如,剧中“贪生怕死”的“老算盘”,他亮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张底牌——他有生存的渴求,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只希望自己能过上“三亩薄田一头牛,娃娃老婆热炕头”的平常百姓的正常光景。他跪地向“端午”哀求:“仗总是要打完的,人是要活下去的。我做不了英雄,我就是逃兵,我就是孬种,我就是……随你怎么讲都好,但是我真的真的不想死在这里啊!”乍一看,也许会让人误解的一个人物,误以为是脸谱化的人物,后来,在战争形式的逼迫下,在人们的期待中渐渐变成有血有肉有激情有刚性的热血爱国志士。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他们只是想活命,你能说他不对吗?你能说不理解吗?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面对,必须的面对!因为如果一味地逃避而不自强,你就永远都会被欺侮,被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还有剧中的“小湖北”,一个年仅十三岁稚气未脱的娃娃兵,他更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帮助,但事实上他必须冲锋陷阵,杀敌卫国。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那一句“我想妈妈!”使多少人瞬间泪喷。我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说过:战争是残酷的,战士是痛苦的。没有谁生来就是英雄,只是时势造英雄罢了。所谓的英雄,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被人民怀念和祭奠!当但他投身于那个时代的那场战争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都要浴血奋战、焚身浴火的!

25、面对日军多次狂风暴雨般的进攻,524团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像是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怎样的风雨,也无法让它真正低头。524团的坚守就像是灯塔穿过海雾里的一点点灯光,为大海上飘摇的小船指出方向,为山河日下的旧中国送来了一丝希望。

26、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27、有的导演是用来尊敬的,有的导演是用来喜欢的。从《杀生》到《老炮儿》,加上今天的《八佰》,管虎是我唯一一个既尊敬又喜欢的中国导演。

28、  上中学了,伴随着功课多元化的增加,我们肩上的学习担子愈加变沉,在老师和学校的教育下,我们对d、对国旗的认知愈加深刻。d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成长环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也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奋斗,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d的陪伴与守护下长大。

29、影片的最后,伴着片尾字幕,波切利和那英的《苏州河》歌声响起。这首歌着实不敢恭维,伦德里小调改编,似乎又听到了《YouRaiseMeUp》这首歌的痕迹,听起来两个人不是在一个录音棚录制的(声场不对,个人判断),总之,不是那个味儿。

30、寇蒙蒙:电影《八佰》观后感:民族的兴盛繁荣是每一个国人的荣耀,常怀一颗爱国之心,教育我们的孩子爱国家,不断奋进,为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的社会不需要以身躯拼死抵抗,但是需要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本次爱国教育作用极大让我感触颇深,再次加强了民族荣誉感。

31、但当我看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我愣住了。原来,我热爱的很多老作家,很多老电影,很多那个年代的东西,在☐看来都是被批判的对象,而且,话里话外「不能改造你,我就革命你」的意思,令人心情复杂。

32、“八百壮士”,原本多为杂兵。他们有一些身强力壮的人被抓住了。他们只知道有一个官员,但他们不知道有一个国家。临时入伍的农民,在军队从事文职工作的学者,以及多年的军人,都是为了挽救他们的生命。面对外敌,他们千里迢迢地走到一起。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他们不得不为国家而战。

33、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34、  仅一河之隔,完全是两个命运,一边是天堂,歌舞升平,另一边如同地狱,炮火连天,一片废墟,两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仅剩四百余人的524团战士们,顽强地对抗数万日军,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英雄画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中华战死杀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唤醒了河对岸麻木的国人抗战意识,他们的英勇、他们的视死如归、他们不畏血泪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活在子孙后代的心里。

35、杨婷:当这部电影中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明白了如今和平年代是多少抗日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人肉炸弹最是戳中我的泪点,还有硝烟中冲出的那匹白马,象征着自由与和平。从战争角度我们无法评判这场战争的输赢,但是从历史角度来说这场战争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决心。中国民族,是任何国家都战胜不了的。

36、该剧的历史渊源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大我军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影片因此取名《八佰》。

37、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钢板,战士们把身上绑上炸药,毅然从楼上跳了下去。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随着硝烟消失的战士,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

38、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39、以德树人,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0、《国际歌》唱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41、电影《八佰》里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远远看着对面的激烈战况,镜头一摇,这边西装华服的租界人士看得面目抽搐。

42、  当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苏州河》响起,迟迟不愿离开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实人物介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籍贯。

43、顾炎武在三百多年前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有力的呐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演绎。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爱我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战争年代,那些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心中的大义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对“国人当如此”最好的践行。

44、在花岗岩构成的大山中,除了景色秀美外,更有着不为人知的宝藏深埋其中。

45、  我心中的国旗,是那高高挂在天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矩形的红色旗面,象征着革命,象征着中华民族不败的灵魂;在这硕大鲜红的旗帜右上方,缀着五颗金黄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颗小星,环绕在大星之右。那颗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d,而四颗小五角星则代表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46、与我们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样,坎儿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称作“地下运河”。在吐鲁番,这样的坎儿井有1110多座,总长度超过了5000公里。

47、  后来正面战场的拍摄计划搁置,但是筹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壮故事却深深印刻在好友们的心中,即使是聚会时偶尔谈及,也让闻者泪目,感佩那些曾经付出过巨大牺牲的人们,为我们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面战场上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备受激励。

48、吐鲁番地区是极其干旱的地方,然而在这个酷热少雨的地方却有着丰富的雪山融水,当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从山中来、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创造出了这一灌溉工程。“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雪山融水躲过了烈日的蒸烤和风沙的纠缠,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流进村庄,流进田野,成就了驰名天下的吐鲁番葡萄。

49、在我看来,讲述历史、家国情怀,是这个电影的外壳,在这一面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尊重历史缘由,有没有美化什么,我一点都不关心。历史的任务就是发生,后人可以通过任何动机与手段,去塑造它。用「历史的真相」去要求一部电影是永远绝对正确的选择,没什么意思。

50、投稿作品15日内未接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51、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52、在战争的阴霾下,亲人和爱人永远是每个人身上的软肋,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支柱,是最坚固的铠甲,是王千源(羊拐)所说的下辈子一定尝试的信念。

53、  感谢管虎在和平年代给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拍摄场景震撼,拍摄手法巧妙,镜头设计总是巧妙从租界记者的望远镜内转场到战场,强烈的对比感震慑着每一位观众,无论是彩色繁华的租界,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形成的对比,还是镜头的最后,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满布弹孔的大楼旧址。

54、设立原创标识的文章,由读者自愿打赏,打赏金额自愿。

55、剧终场散,很多人泪眼婆娑,没有了来时的神采飞扬、谈笑风生,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很快,我们的工作群里就评论如潮。先看看这学期新来的几位美女老师怎么说:

56、  他们都想活着,其中的人当了逃兵,把对生的希望刻画的淋漓尽致,哪怕仅仅是四百号人,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对外宣称八百,明知道升旗会让他们更早的死亡牺牲,但他们毫不畏惧,以一种坦然面对,这是在向这个世界证明,我们还没有撤退,为的就是唤醒中国人最后的希望与血性。

57、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悲痛和自豪的感情从心底里涌动着。我好像透过屏幕,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些战士的勇敢和无畏。这些有血有肉的战士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放弃小家,保护国家,用生命和鲜血唤醒了我!让我懂得了身为中华儿女应该怎么去做。

58、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地貌类型最多样的国家。古人把中国疆域分为了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现代地理学家,把中国地貌分成了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相结合,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截然不同又特点鲜明的文化。无论是东西南北,还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到处都体现着中国人对地理的深刻理解,体现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习俗。

59、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清晨,朗朗书声的校园里时常会出现这一幕——庄重而严肃的升国旗仪式,每当此时,颈系红领巾的同学们顶着烈日,将右手高举过头项,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敬。

60、要不是旁边坐着我爸,我估计哭得稀里哗啦。只是我的哭点可能比较奇怪。

61、想要说的是影片中对几个动物的刻画,倒是让人记忆深刻。所表达出的寓意,耐人寻味,有必要做一下探讨。

62、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直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63、修建于公元前214年的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东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连,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64、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这里得以完整诠释。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论遭受多少苦难,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未间断。不到长城非好汉,这绝不仅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岂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汉?

65、电影《八佰》观后感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66、  电影播完了,故事讲完了,但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描述,它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着,荡涤着我心灵。致敬战士!也致敬当年的爱国者!

67、  说说电影。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经历炮火的中国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中国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中国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中国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

68、那这部电影的观点是什么呢?全片没有一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满是后期配音的各地方言,但是影片开头出现的旁白,是上海话。

69、以上对三种动物的刻画,实际上我倒是认为是导演给各位安排的看客。由此想开去,赵子龙将军怀揣阿斗过当阳桥后,有三将军翼德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看客”,在树林中布下疑兵阵,喝退百万曹兵,让河水倒流。我们真真地需要这样一位智勇双全,胆大心细的“看客”。

70、《八佰》给了我强烈的情感冲击,让我觉得它不是一部简单地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片,而是一部带给我很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家庭与国家”、“英雄”、“军民顽强抵抗”和“为义献身”的意义。可以说,《八佰》不仅是八百名奋战四昼夜的壮士的“历史再现”,也是中国军民14年顽强抵抗的缩影。


71、《八佰》这样的电影所具备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历史的铭记之上,还对现实的当下具有激励作用:在经历过疫情与洪水的考验之后,《八佰》的上映或许能给大众带来鼓舞力量,让大家不忘历史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民族的韧性不灭,就一定有希望。
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战士们致敬!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